[日期:2016-08-17] | 浏览量:100 | 作者:psychic |
很多人知道“内在小孩”这一名词,却不知道什么是“内在小孩”,真的有“内在小孩”治疗方法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内在小孩”,与其说它是一种内心活动,不如说它已经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因此,心理学上建立了关于内在小孩的治疗方法。
心理学如何解释“内在小孩”现象
“内在小孩”是源自于人们儿时的经验而存在于人们内心的一个心理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形体虽然长大了,但却因为小时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没有得到一定的满足,或者有被伤害的经历,从而导致这些人的内心其实还保留着脆弱、受伤以及需要被关注的童稚小孩,这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我们的内在小孩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原始性。
内在小孩疗法是在近几年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不同的学者或理论对“内在小孩”的诠释并不一致,主要有精神分析和心理综合学派这两大主流。不过,“内在小孩”基本上是一种隐喻,不同学者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所隐喻的对象不同。根据所隐喻对象的不同,“内在小孩”的五种类型及治疗方向:
1.将“内在小孩”隐喻为过去的创伤记忆。这样的内在小孩是不成熟的、很容易感到害怕与焦虑。对于这样的内在小孩,需要我们加以照顾及抚慰,帮助内在小孩长大。
所以,治疗的目标也就放在了找出重要的创伤记忆上,这个记忆可以是对事件的记忆,或者只是对情绪的记忆(觉得痛苦,但不记得发生过什么事),以成熟的成人自我来抚慰受创的内在小孩,让内在小孩从不成熟变为成熟,不再容易担心害怕,帮助内在小孩长大。
2.以“内在小孩”隐喻童年期纯真的自我状态。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人们会隐含地认为成熟就是不要孩子气,因此开始嫌弃“内在小孩”,逐渐把内心中那自发的、爱玩的、天真的心态隐藏起来。这样会造成自己与内在小孩的分离,从而产生一些情绪问题。有学者就认为,现在大都市中疏远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们远离了自己的内在小孩所造成的。
因此,治疗的目标也就放在了“找回童心”上。治疗师应该帮助来访者寻找一个适当的情境,重新创造一个来访者在孩提时代所经历过的感受(尤其是与父母相处时有关的好坏感受),从而让来访者感受到归属与回家的感觉。
3.把“内在小孩”隐喻为一种超越的存在状态。这样的内在小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拥有超越一般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对外界环境感到非常无助。也就是说,这样的内在小孩同时具有痛苦与超越的两种特性,在面对现实的挑战与生活的磨难时是痛苦的,而在反观内心时,又能感受到存在本身的超越性力量。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并非只是抚慰痛苦的记忆,或是恢复童稚时的天真,而且还有避免内心的恐惧及欲望,或者是潜意识中的冲突上,同时要回归内在本心,遵从内在小孩的引领与期望,感受自身存在的超越力量。
在这里,内在小孩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而是具有纯洁灵性的一种存在。与前两种的内在小孩类型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类型的内在小孩是当事人的人生指引者,也就是说,当事人是反被内在小孩引领的。
上述的三种类型其实已经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心理治疗目标,即:治疗过去创伤、恢复自发性与纯真的本性、学习纪律与接受指引。
对于一个心理上健康成熟的人来说,这三个方面都需要得到成长。对于过去曾经有过的心理创伤应该接受适当的治疗,对于过度压抑的自我应该得到放松,对于身处社会情境中却缺乏自律与体贴他人能力的人,也需要给予他基本及适当程度的社会化训练,即学习一些纪律与秩序。
4.把“内在小孩”视为是自己次人格的一种。(次人格是指个体基于生存的需要,而在生命中某一时刻留存的行为、感受或想法的整体。)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是因为过于认同或过于忽视某一或某些次人格,同时又缺乏整合各个次人格的能力。
次人格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通常会鼓励来访者以一种象征性的名词来称呼来访者的各种次人格。比如,“受害者”、“超人”、“小公主”、“受伤的小孩”、“关爱的父母”等等。进而引导来访者把所有的次人格统一于超越次人格的自我之下,也就是对来访者进行整合次人格能力的培养。
这种类型的内在小孩与前三种类型的内在小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三种类型都认为内在小孩只有一个,而把内在小孩视为次人格的人,就意味着他的内在小孩的数量很多。也就是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受伤的内在小孩”、“渴望父爱的内在小孩”、“追求自由的内在小孩”、“脾气暴躁且没有耐性的内在小孩”等。这些众多的内在小孩会在个人心中不断地进行冲突与争执,而彼此又缺乏对话,从而造成了个体心理上的各种困扰。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应该协助来访者的内在小孩们彼此之间进行真诚对话,让来访者站在超越自我的心理高度,整合所有内在小孩的需要。
5.把“内在小孩”隐喻为一种从受伤到康复的治疗过程。这里的内在小孩指的是一种关系的改变,包括来访者与治疗师、来访者与过去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人、来访者和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相处对象以及来访者与自己的关系。
在人们与他人的交往经验中,学习到的关系可能是紧张、敌对、有压力、被批评的,这样会迫使个体必须以防卫、冲突、挣扎的态度面对外在世界,甚至会以严厉的态度来面对自己。
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通过来访者与治疗师的互动来完成的。来访者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与治疗师的交往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自由、对等、开放与接纳的,并在这种良好的关系中练习怎样以正向的态度来面对自己与他人。
这种类型的内在小孩与其他类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该类型的内在小孩是极为重视自己人生过去的经验的。在对这种类型的内在小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来访者经验关系的转变上,而不只是教会来访者学习如何善待自己与他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来访者自己原先的经验关系、与他人及自己的关系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来访者会感觉到自己正在由紧张向轻松、由严苛向安适的转变。
内在小孩疗法所适用的症状
以下几种情形的人使用“内在小孩”疗法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1.经常感到生活很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但又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
2.只是有一种模糊的、难受的感觉,但却又回忆不起来任何与这种感受有关的事情。
3.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与他人有距离、无法与他人亲密相处,很难体会到被爱和感动的感觉。
4.对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感到缺乏意义,经常会觉得心理疲倦。
5.因为个人的禁忌,不愿意或不便说出自己的经历,但是仍然会因为感到痛苦而需要被帮助。
6.在参加一些团体活动的时候,常因为担心泄密或被批评而拒绝陈述问题的内容。
7.目前生活的困难牵涉面非常广,一时难以解决,需要学习在困难中生活。
内在小孩疗法在治疗心理学疾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内在小孩”的心理状态,但更多的是,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好内在小孩,如何充分发挥“内在小孩”疗法的作用。
【相关文章推荐】:
1.如何消除压抑心理?怎样减轻压力?
2.如何激发自己的潜力,怎样做才能成功?
3.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