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9-13] | 浏览量:101 | 作者: |
某女士,35岁,患有“抑郁症”3年,间断服用抗抑郁药治疗。本次是第三次复发,再次服药治疗,但是不肯增加药物剂量,病情缓解较慢。表现为情绪低 落,无兴趣感,不愿上班,不愿做家务。于是告知患者要进行心理治疗,以期待尽快恢复病情。于是选择应用催眠疗法。设置是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催眠一般是测试、诱导、加深、挑战加深,暗示或者其他心理技术,唤醒的过程。整个催眠的过程就会对人的心身状态就有非常好的调整。第一次催眠,患者仅仅体会到的是轻松,放松的感觉。第二次催眠,患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快的情绪,但内心很平静的状态,绝对不是兴奋。回到家以后,内心的动力增加,开始锻炼身体,跑步,爬山,开始帮助母亲做家务。催眠后发生的变化让她的母亲感到非常神奇。
第三次催眠,依然是同样的催眠过程。在催眠达到一定的深度之后,加用了一个“安全岛”技术。让患者在自己的潜意识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安全、放松的地方。可以是一个房间,一个海岛、或者她感觉到让她安全和轻松的地方。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岛”——是一处庙宇,看到了观世音菩萨,满地鲜花。她感到的是心身的宁静、浩如烟海的博大与平静。在催眠中患者流出了激动的眼泪(很多的患者都会流泪,也是催眠深度的指标之一)。当要唤醒患者的时候,患者不肯走出催眠。于是增加了催眠的时间,直到她感到满意为止。但这次总的催眠时间是45分钟。
心体验:催眠的核心要素是专注、放松、想象(意象)、暗示。是和人的潜意识打交道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在催眠状态下,患者体会到的是非常的放松,尤其是焦虑、抑郁、强迫的患者。催眠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体自主神经的功能转换。比如焦虑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人们会体会到紧张、心跳快,呼吸加快、肌肉颤抖等,放松的时候,正好相反,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人们从紧张的情绪中恢复到平静的状态。
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就是紧张-放松不能同时存在。在催眠中通过一些具体的催眠技术会释放她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建立正向积极的信念和感受,提高心理弹性,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催眠中,我们催眠师没有给患者做CBT的治疗,但是却有CBT达不到的快速效果,原因之一就是催眠的状态下,患者处于潜意识的开放的状态,在催眠师的暗示和诱导下,潜意识会自动整合她的内心资源、愉快和轻松的情绪体验、放松的身体感觉以及头脑中正向积极的认知,达到心身合一的状态。
而在唤醒患者之前一定要完全关闭患者潜意识的大门。否则潜意识在开放的状态下,很容易接受负面信息。抑郁症其实就是患者不断的外界和自我的负面催眠的结果,不能走出来。而患者负面的体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正向的认知和体验,她就会从抑郁的状态中走出来。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