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26] | 浏览量:107 | 作者:psychic |
对于催眠术,人们知道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催眠术,也不是所有接受催眠术的人都能进入到很深的催眠状态。催眠施术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并不是取决于催眠师的技能,而是取决于被催眠者本身。那么不同类型的人对催眠的接受程度有什么区别呢?
在一项研究中表明:在75例自愿接受催眠疗法的被催眠者当中,有10人无法进入催眠状态;有14人进入浅催眠状态;有30人进入中度催眠状态;有21人进入深度催眠状态。这表明,在能否接受催眠术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换言之,对于催眠施术而言,被催眠者也得符合一定的条件。
一、对催眠的接受程度与年龄和性别特点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对催眠术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年龄过大过小的人接受催眠施术的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年龄过大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年龄过小的人由于理解力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接受来自催眠师的种种暗示。对催眠感受性最高的年龄段是12-15岁的少年。就性别而言,女性的催眠感受性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男性好动,女性好静;男性独立性高,女性独立性低;男性受暗示性低,女性受暗示性高。
二、对催眠的接受程度与智力和人格特点有关
不少人认为,聪明的人不易被人操纵;笨一点的人容易被人摆弄。因此,智力愈高,愈是不容易被催眠。这是一种误解,真实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我们业已知晓:催眠是通过暗示而起作用的。暗示能取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被催眠者充分理解该暗示语的内涵。可以这么说,被催眠者对暗示语理解得愈深、愈透,暗示的效果则愈好;反之亦然。所以,被催眠者要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那些智力过于低下、迟钝的人,无法接受催眠术。因为,他们既不能很好地理解暗示语,也不能长时间地、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于某一观念或客体。所以,催眠术对这些人不起作用。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也影响到催眠施术的效果。心态阳光的人,情绪稳定的人,人格健全的人,有合作精神与合作态度的人,较易进入催眠状态;反之,难度系数则增大。
三、对催眠的接受程度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
那些对催眠术不甚了解的人们总以为在被催眠者将要睡觉之际实施催眠术效果最好。其实,情况恰恰相反,在被催眠者疲劳欲睡之际最不宜,也最不易实施催眠术。究其原因,此时的被催眠者或因过分疲劳而进入正常睡眠状态,或因过度疲劳而注意力涣散。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催眠施术都很困难。而当被催眠者精神饱满之际,注意力最容易集中,易于接受催眠暗示。故意不接受或违背催眠师的暗示诱导,想以此来试试催眠师到底有多大能耐。还有一些人,在施术开始之时表现出各种强烈的抗拒行为,然而在某一暗示反应生成之后,则呈完全的被动、消极状态,无论催眠师做什么样的暗示,均无反应。应当说,上述被催眠者的心态与行为表现均不利于催眠施术的正常进行。
面对被催眠者的这些心态与行为,催眠师焦躁、责怪或哀求都无济于事。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以冷静的态度、简洁的语言向被催眠者说明如此心态与行动对其自身不利。其次,对这些心态与行为不予计较,同时反复赞扬他的某个已对暗示语起反应的行为,称赞他的理解力与悟性之高。最后,逐步迁移,一步一步将其导入催眠状态。
在深化阶段,在接受某种程度以上的催眠暗示时,尤其是当暗示已出现幻觉、错觉以及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违反常态的动作时,要么被催眠者绝对服从,依催眠师的暗示行事;要么会出现抗拒行为的突然加剧。如果此时催眠师的暗示、发问触及被催眠者一些个人最为敏感的问题时,这种反抗会显得格外强烈。我们以为,出现这种抗拒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催眠师未能把握好深化的时机,有超越暗示进程的状况出现。因此,催眠师在深化阶段应当特别谨慎小心,宜用“小步子”的速度前进,以防止这种强烈抗拒行为的出现。如果因一时不慎出现了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回归到先前已经成熟了的暗示阶段。经放松与反复暗示达致舒适、轻松、愉快后,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在治疗阶段,被催眠者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由于受暗示性的高度亢进,而出现处处迎合催眠师的情况,尽管这种“迎合”是无意识的。一般说来,在施术前,催眠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先前的经验已形成了一种被催眠者大约是因何种原因导致心理疾病的心向或曰定势。根据这一心向或定势,催眠师的暗示与发问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有所偏颇。此刻若被催眠者迎合这种倾向性,催眠师便认为已抓住了疾病的症结,所以在诊断上与治疗上都会出现各种失误。为防止这种偏向,催眠师应以暗示被催眠者自己倒出疾病产生的原由为宜,最好少做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发问。
在觉醒阶段,被催眠者可能产生的问题是感到在催眠状态中身心特别舒畅,因而在无意识中想一直沉溺于这种非现实的情况中,不愿很快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因而在逐渐清醒时停止自己的自发主动行为,一心想依赖催眠师,而自己不需要负任何责任。这样的被催眠者,在回复到现实世界中来时,可能耗时较长。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催眠师有必要采用一系列回归自然以及回复自主能动性的暗示,切忌强迫对方恢复清醒状态。在做了上述一系列的暗示后,再进行坚决、果断的觉醒暗示,帮助其顺利地觉醒。否则,一味采用强行的觉醒方法,被催眠者在“清醒”以后可能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焦虑。
以上只是对催眠接受程度的人群稍作分类,但明显看出,不同类型的人他们的催眠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区别,催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都适合接受,而需要我们进行判断、甄别,以及后天的锻炼。
【相关文章推荐】:
1.催眠工具箱购买指南
2.如何进行催眠式销售
3.催眠师该怎样同催眠来访者交流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