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04]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催眠是一个神秘的事物,这源于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技术就连在国内的心理学界也并没有被很多的专家学者所使用,这种情况就给催眠有蒙上了一层纱,隔开了公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导致它越发的不可测,为了让明珠不再蒙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普及一下关于催眠的知识,让所有人都了解催眠是什么,并能够体会到催眠带来的益处。
催眠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事物,它包含了数十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因素,而这些领域本身就是多元的,例如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和遗传学等等。
一、关于催眠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事实:催眠没有一个唯一被公认的定义。为了尝试创造一个大多数专家可能会同意的定义,美国心理学会第三十分会,即心理催眠协会,成立了一个由知名的催眠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尝试发展出一个定义,希望“以此能够为催眠定义,并鼓励消费者和执业者去使用催眠”。第三十分会的委员会抱着现实的态度承认,并非每个人都会同意以下这个定义,但委员会仍然接受其为催眠的正式定义:通常而言,催眠包括一个导入程序,在导入的过程中,被催眠者会被告知将会暗示其进入想象体验。
二、什么是催眠导入?
催眠导入是一种最初实施的、持续的暗示,让个体去使用自己的想象,并可能会包含进一步详细的导入。
催眠程序被用来鼓励被催眠者对于暗示做出反应以及去评估其对于暗示的反应。当使用催眠时,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引导下对暗示进行反应,这些暗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主观体验,以及在知觉、感觉、情绪、想法或行为层面引入变化。
个体也可以学习如何自我催眠,即一种对自己实施催眠术的行为。如果被催眠者对催眠暗示有所反应,一般就会认为已经在这个人身上产生了催眠。
许多人相信,催眠的反应和状态具有某种催眠状态的特征。尽管有一些人认为,并不一定要在催眠导入的过程中使用“催眠”或者“催眠术”一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必须的。
三、催眠暗示的评判标准。
催眠过程和暗示的细节是要不断变动的,它会根据执业者的目标和临床或研究工作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传统上来说,催眠程序包括暗示来访者放松,尽管放松对于催眠而言并非必要;可用的暗示种类极为广泛,包括那些让被催眠者变得更警觉的暗示。在临床和研究情境中,可以使用那些能将被催眠者的反应和标准化的量表做比较的暗示,从而去评估催眠的程度。
尽管绝大多数的人至少会对某些暗示有所反应,但人们在标准化量表的得分各异。传统上来说,得分被划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与诸如“注意”和“觉察”这些正向计分的心理学构念量表一样,成功催眠的证据会随着个体分数的增高而越发明显。
四、第三十分会对催眠是什么的定义开启了诸多有深度的讨论。《美国临床催眠杂志》的编辑史蒂芬•兰克顿邀请了不少专家在AJCH上对这一主题论述他们的想法和反应。这一宽泛的定义承认催眠体验中有三方面的内容:实施催眠的人,催眠所实施的背景以及参与催眠的个体的体验。
当这三个我们需要加以考虑的领域相互作用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让一个人成功地对另一个人做出暗示,让对方获得一种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体验呢?例如,暗示人们在其身体某个特定的部位感觉到一种麻木感,这绝对不是一种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在催眠的世界中,会发生一些十分特别的事情,而我也希望并期待你对此有所发现。
五、对催眠定义的另一种解释说: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高度专注的聚焦体验,它邀请人们在体验的多个水平做出反应,从而有目的地去放大和利用他们个人的资源。当催眠术被用于临床情境时,为了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催眠师要用一种适合的、特定的方式使用语言和行为,也就是要加强对这方面技能的关注力度;同时,催眠师也需要认可和利用许多复杂的个人、人际和背景因素,并以不同的方式将其加以组合从而影响来访者的反应性。
催眠是什么?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手段,但它更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就像我们都青睐的养生一样,养生调节身体机能,而催眠调节的是精神状态,内外兼修才能更健康。好的东西要和大家分享才能更加快乐,当你真正接触催眠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件事能带给你怎样的帮助。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