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9] | 浏览量:100 | 作者:psychic |
人们常说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天使,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有没有发现孩子经常情绪低落呢,如果孩子生活条件很好,又没有什么压力,那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状况。通过心理分析,我们可以解决这一困扰。
为什么孩子生活很好却一直情绪低落
下面一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青青自从升入初三以后就没有笑过。她每天都在想:为什么有做不完的作业?为什么每天必须起早贪黑地练习自己并不喜欢的钢琴?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完成?
青青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抛开钢琴谱,和伙伴们在一起玩橡皮筋,和同伴肆无忌惮地大笑,随意地坐在地上。但是她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因为妈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过上跟普通人不一样的生活。青青越来越渴望像伙伴那样在外面自由自在地玩耍,而实际上自己只能在屋子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弹着钢琴曲。青青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一整天都一言不发,在学校里也不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因为除了学习和弹钢琴,她并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
最近一段时间,青青回到家里,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蒙着被子哭泣。青青也不理解为何眼泪总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受自己的控制。一天,青青没有去上学,也拒绝练习弹琴,结果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青青低着头,没有回答妈妈的责问,也没有哭,就这样面无表情地进了屋。她想,如果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几天的时间了,妈妈还会这样对待自己吗?
忧郁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种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而言,人的情感有两种,健康的情感和不健康的情感。前者表现为开朗大度、热情向上、亲切友善、理性平和等;后者表现为忧虑恐惧、烦乱怨恨、狭隘妒忌、狂暴易怒等。
抑郁是一种不健康的情感,孩子抑郁的主要表现有: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不安、厌倦、孤独,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退缩,没有愉快感等。
孩子感到抑郁除了情绪障碍外,还可能有行为障碍,有时甚至以行为障碍为突出的表现,比如,多动、攻击别人、害怕去学校、逃学、学习成绩不好等。同时,抑郁还可表现出多种躯体症状,比如,睡眠障碍、食欲低下、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痛等。
引起孩子抑郁情绪的原因很多。孩子遇到某些特殊的不幸事件时,可以表现为情绪抑郁、心境不佳,但能很快地适应。而某些遗传素质不良、早年经历坎河的孩子,抑有卩表现会持续很长时间。孩子遇到某些不幸事件,会遭受精神创伤,从而产生抑郁的情绪。有的孩子因为某一件事受到伤害,比如,目睹暴力、飓风、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因素夺走家园,或家庭成员去世等。
如何解决孩子经常情绪低落的问题
心理专家指出,不要以为孩子都能够克服他们碰到的问题,能度过困惑时期,从中恢复过来并汲取教训或把它忘掉。如果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在心中郁积得太久,就会导致孩子用暴力或意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孩子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抑郁心理,例如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经历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引起孩子抑郁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当孩子的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时,便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协调,所以,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孩子抑郁的表现常常因人而异,有的是情绪异常或是行为问题。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发展,绝不能让抑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暗樵。同时,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孩子消除抑郁心理,让孩子顺利地成长。
首先,父母要放松心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保持阳光心态。孩子正在成长,他们的心智正在发育中,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抑郁就产生烦躁、厌弃的情绪。父母作为成年人,应该相对理性一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学会用开朗的心态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与人交往,鼓励和帮助孩子结交朋友,比如,邀请同学来参加聚会,把自己的玩具带给同学分享,让孩子在友情中获得快乐。作为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会吃亏、会受伤,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学会融入集体中。
同时,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强健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经常与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运动或玩耍,可以促进他们交流,并能够使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变得积极主动,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快乐人生的方法”
“快乐人生的方法”就是有一个好心情,这比做对事情更重要。父母应该教孩子先处理好心情,而不是像通常所做的那样只顾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如果孩子做的事情不够完美,这时对一些问题从负面影响考虑过多就会导致孩子压力加大,从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这时候,父母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先让孩子调整好情绪先学会接纳自己。
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的问题,就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同时,使用合理的心理方法调节孩子的情绪,才能让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