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5] | 浏览量:100 | 作者:psychic |
世界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理论十分深刻,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看到艾瑞克森催眠理论强调一种以合作原则为特征的人际关系。那么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背后的深层观点究竟有哪些呢?
艾瑞克森催眠理论的观点
世界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米尔顿•艾瑞克森给我印象最深的品质之一是,他那么自觉自愿、那么有能力地实践着他的理念基石。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个核心理念的产生,似乎部分地源自艾瑞克森本人的独特性。他的其他特点包括:色盲、五音不全、两次因小儿麻痹症致瘫,而且还是个阅读困难者。他学着欣赏自己上述这些特点,以及其他与常人不同的方面,把它们看做是自己的特别之处,让他学会享受生命。而后,同样的取向被用来帮助他的受试者,即利用受试者们自己的境况作为他们自我发展的基础。
艾瑞克森将这一信念应用于催眠工作,他在1952年曾这样说道:催眠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引发满意的催眠状态……如何可靠地获得不同受试者之间可比较的催眠状态,以及同一受试者不同时间点上相似的催眠状态,构成了一个核心问题。
上述困难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催眠依赖于人际关系和个人内心关系。随着催眠的每一步进入,个体的个性化反应也会有不同。与之相一致的是,人际关系和内心关系具有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另外,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其自发的行为反应模式必然随着和时间、情境、目的,以及所涉及个性之间关系的不同而变化。
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可以获得催眠性行为的某个均值,但是这一均值并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受试者的表现。因此,这些均值不可以用来评估个体表现,也不可以用来评估具体的催眠现象。
艾瑞克森反复强调,治疗性交流既不应该以理论概括为基础,也不应该以统计概率为基础,而是应该以来访者当下自我表达的实际模式为依据(如:理念、行为、动机、症状)这种主张的确比较激进,因为它要求催眠师在忘掉所有经验的状态下开始每一个治疗。该观点假设,来访者的表达是“现实”的个性化模式,而且治疗是在接纳并利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催眠师必须发展出一个接纳状态即甩开经验模式的框框,变成“学生”去学习一个新的“现实”(如:当下来访者的现实)。
艾瑞克森催眠疗法是世界上著名的催眠治疗术,它其中所含的催眠理论和深刻观点不胜枚举,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艾瑞克森的催眠理论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要尊重来访的被催眠者意愿的要求。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