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3-06]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惑就是“我这个情况可不可以用催眠术来解决?”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催眠师会想自己是不是应该立刻引证一大批科学研究来证明答案的肯定,但当来访者对催眠术的应用半信半疑时,更重要的答案无法依靠引用科学研究来解决。催眠师首先应该确认:“你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否和任何情绪或心理因素有关?”事实是,没有人会回答说这和心理完全无关,所以,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催眠术的问题,不过是适应程度的问题。
尽管来访者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心理原因也有生理原因,但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境,对未来的愿景、期待、关系和行为等。当面对催眠是否可以被用来治疗某些特定的障碍这类问题时,所有答案在本质上是在促使人们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只要人类所面临的这个问题会受到个人的态度影响,那么催眠就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工具治疗任何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从实践层面来讲,尽管研究证据在不断地增长,且总体上证明上述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相比之下,来自几代临床工作者所描述的非实证研究的案例证据还是要丰富得多,在这些案例中,临床工作者几乎将临床催眠术用在了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人类的问题中。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要持谨慎态度,不要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过度夸大临床催眠的效果。
因此,即便某个疾病本身完全是器质性的,例如物理损伤,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个体的心理资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不适,甚至加速愈合过程。对于那些没有已知治疗方案的生理障碍,临床催眠可以减轻痛苦,让个体有机会得到休息,鼓励他们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减轻与之相关的情绪创伤。催眠可能无法加速治愈某种疾病,但是它仍然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让人们获得帮助。
在各类不同心理障碍的发展中,认知和知觉过程在其中扮演的作用巳经再明显不过了。或许这也为催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对于医生来说,有更多的心理治疗师能够接受催眠的原理和技术,这表现在在催眠协会的会员和参加催眠会议的专业人士中,(目前)心理治疗师的比例更高。
在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时,如果把个体的心理框架也纳入进来的话,那么,至少在我看来,通过应用催眠模式我们就能或多或少地获得一些潜在的收获。应用催眠的情境涉及使用催眠的各种理由,从为什么来访者会来访,到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取向,到成功的治疗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你需要仔细地考虑在你特定的工作场所中所有那些起作用的背景因素。所以,身体或其他什么情况下造成的来访者的困扰都可以使用催眠术来进行治愈或者缓解,不同只是针对不同问题的治疗效果不同而已。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