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0-11]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非言语的跟随和引导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行为,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跟随和引导的失败,比如催眠师的跟随行为太过直接和明显,或者不是最适合的引导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在使用催眠术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直接程度会影响效果。催眠师有时会过于直接。比如说,一些尝试做得太明显,比如镜映身体姿势、模仿音质、导入催眠。意识到这些事情的来访者将会特别警醒,这一点可从进行中行为的节奏打断(呼吸、身体姿态、音调、注视)得到证实。
催眠师只要跟来访者保持合拍,通常可以不费力地应付这些。只有当催眠师对来访者的警醒行为表现得心烦时,来访者才会真的生气或烦躁,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催眠师不会允许自己在实施催眠术的时候出现这种个人情绪。因此,催眠师应当先检査自己,如果需要的话对自己的呼吸、身体姿态、注视等进行调整。
二、如果来访者已经完全清醒,或者对某些技术感到烦乱,这时需要直接表明意图。例如,催眠师可以使用下列开头之一:
1.例子一:你想了解我的目的吗?我想帮你进入催眠……你觉得你有多大程度愿意这样做?……好,你觉得你有多大程度愿意帮助我?好,现在……
2.例子二:我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想了解你。有时这对我比较困难……因为我不确知你需要什么,我很想发现你的需要。我尝试了解另一个人的心理现实的方式之一,是找到对我们两个都舒服的连接方式。
大部分情况下,只要催眠师保持真诚和非防御状态,这些简明的话就足够了。有时这些话最好用幽默的口吻来说,这会帮助来访者放松;还有些时候适用柔和但严肃的语气。关键在于,在非言语沟通中要承认和完全尊重来访者是独立的个体。做到这一点,意料之外的困难也会变得可资借用。
由于催眠工作常常要绕过意识层,合适的应用方式是不太明显地进行非言语跟随和引导。这意味着催眠师先是减少使用,过一会儿之后,又用一种更间接的方式(例如交叉行为镜映)来跟随和引导。
三、也有些时候,催眠师更直接地应用可能较为有效。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指导的最初催眠师使用了对来访者的行为一一对应的完全镜映方式,许多来访者的反应是意识更警醒。虽然有一部分会尝试从催眠师的坚定镜映中转移,但多数会变得注意力集中。这会导致下一步的不确定:来访者可能“退却”而有点神情恍惚,或更注意催眠师。任何一种情况都很容易直接引导来访者进入催眠。
再说一遍,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下,这种技术才会成功。催眠师不可试图驱使或强迫来访者做什么,只是与来访者的行为一致,而后弱化主导来访者的意识层,令变化得以产生和展开。
四、催眠师有时也可以非常迂回。跟随和引导模糊到来访者意识层和无意识层都察觉不到的程度。比如说,如果催眠师的跟随完全是每当来访者呼吸六次就敲敲脚之类,他可能不太会被注意到,因为这个小模式跟许多其他方法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大体来说,催眠师要确认(1)来访者注意力集中(2)非言语技术与来访者一些主要的(不一定是意识层的)行为节奏同步。
五、不充分的跟随和不适合的带领也会导致失败。在大多数催眠应用的实践中,非言语的跟随和引导可以向期望状态(如催眠状态)产生渐进的、有节奏的、非线性的进展。引导式沟通应当(1)在跟随之后,并点缀着足够的跟随。(2)与来访者的当前体验、价值观、信念、能力等等相符合。换句话说,催眠师不可以让来访者做没有准备好或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来访者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师可能要稍微等待。或许来访者觉得很难放松,于是催眠师做非言语的引导,先导向更紧张,最终引向放松。简而言之,催眠师根据来访者体验的现实,对非言语跟随及引导的步调和行动目标进行调整。
这些催眠术技巧虽然看似变化不大,但是对整个催眠进度和质量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不合适的方式和节奏可能会导致非言语跟随和引导的失败,但有时只需要做一点点改变和调整结果就会大不同。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