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0-17]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所谓症状群,是指在催眠术中拥有对情境不敏感的固定关系的关联网络,有些催眠应用中需要把问题看成是诱导序列,而其他情况下将问题看作症状群会更有用,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诱导序列是时间和序列的线性概念,更适合应用于浅催眠,而当催眠程度加大,状态更流动、不连续的时候则更适合使用症状群的概念,所以判断确认催眠中的症状群很重要。
一、如何确认催眠中的症状群?
(一)催眠治疗师通常询问以下问题来确认催眠中的症状群:
当你体验到问题时,你倾向于表达的所有行为、象征、感觉、认知、情绪、知觉和其他相关物是什么?
图5.2是用这个一般化问题发展出来的症状群。该症状群来自一位在切除乳房后希望减轻乳房疼痛的女士。催眠师要求她在浅催眠中报告当她想到切除的乳房时,不同的意象、感觉、认知等等。如图所示,当她思考与已切除乳房之间的关系时,多个特殊的特性因此被识别为一组无差别的关联因素来接近。不用说,要立刻应对这个症状群的情绪威胁对她来说太难了,于是她寻求催眠治疗的帮助。
因而,症状群中的每一个特性都好比一个人处在功能失调的家庭系统中:它被困在不变的关系网中了,无法发生同一性的变化(即个性化)。也就是说,症状群像一个“不变的斑点”,所有特性在这儿浓缩(或瓦解纠缠)成一团(这个概念与Bowen的“集中的自我族群”一致)。激活症状群的任何线索,都会以预期的方式接近整个症状群,最终产生问题。因此催眠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识别来访者观念联系网的提示,并使其关系更有弹性,以便在某个情境中已经形成的框架(即症状群)可以随环境变动而相应调整。
(二)在找出症状群的表征时,催眠师要首先确认来访者注意力足够集中,联想可以自然浮现。催眠师可以一再重复提问以温和地引导这个过程:“当你想到这个问题时,这个形式(想象、认知等)里还有什么?”有些来访者会对某些形式“一片空白”,这显示可能有些领域被隔离了。这时进一步吸引其注意力深入可能会有用,虽然一般来说,较深的催眠工作是在有良好的氛围和催眠体验之后才开始进行。
二、催眠术具有治疗价值有哪些体现?
(一)它解开了自我与其表达之间的束缚;即催眠中的人会感到自己既是变化中的体验现象的一部分,同时又与现象分离,从而可以不被干扰地观察。
(二)催眠令框架的关联元素之间变得松散,来访者可以在多种框架内体验个人元素。例如,与上述来访者的催眠治疗工作的一部分,是与“辐射”的关键提示词的多种关联:不同的故事、意象等,以及其他治疗沟通中强调自己可以与“辐射”(例如:太阳、指尖的感觉、婴儿的脸)有不同关系的幻想。
在催眠中,可以用多种方式界定症状群的成分使其“去结构化”(即差异化);之后新的关系便可以产生。
当应用催眠术引导出来访者存在的问题发生后,要进一步进行确认催眠中的症状群还是诱导序列,另外要让来访者的注意力足够集中以期能够顺利的产生催眠联想和体验。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