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1-09]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虽然理论上每个人经过诱导和暗示的作用都能够进入某种程度的催眠体验,但每个人进入催眠的能力各不相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个人想象力和易幻想性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会有个人贯注以及注意力和预期、积极定势的影响。本文就从来访者个人的贯注力、注意力、预期和积极定势四个方面来解释影响来访者个体进入催眠状态难易的因素。
一、贯注对进入催眠能力的影响。
能够贯注于体验之中的能力是以另一种方式来看待选择性注意这个知觉过程,我们能十分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在催眠反应性中的体现。大卫•斯皮格尔对它的描述是:贯注是“让注意焦点变得狭窄,且代价是影响到了外周觉察力(例如,你深深地沉浸在一部好电影或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当中,以至进入到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而失去了对故事所发生的周围环境的觉察)”。
特勒根和阿特金森对贯注的描述是“对于自我改变的体验保持开放”,并且编制了一种叫做《特勒根贯注量表》的工具来测量一个人具有的贯注体验的性质。这个34题的TAS量表广泛地被用来测量贯注,事实上,它也能够显著地预测研究参与者的催眠反应性。泰德•巴伯认为,许多易失忆的研究参与者也能够拥有进入更深的贯注状态的能力。不过,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TAS和巳获得公认的催眠易感性量表之间仅有低相关。无论我们如何来解释这个结果,在做催眠时促进贯注状态无疑是对催眠过程有益的。
二、注意对进入催眠的影响。
在对催眠能力的考察中,研究者对注意的关注相对来说还是最近的事情。赫伯•斯皮格尔说道:“当恍惚状态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三种核心的特征,这三种特征的不同组合会表现出低度、中度和高度的催眠易感性。这些特征是:贯注、解离和可暗示性。如果这些变量中有一个不存在,那么也就不会发生催眠”。
三、预期、“积极定势”和催眠易感性
在塑造人们对催眠治疗、心理治疗、医疗和生活体验的反应时,预期的角色是极为深远的。心理学家埃文•基尔希是一位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家,他深入地研究了预期,尤其是它和催眠反应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发展出了他的催眠“反应定势理论”。他引证了众多研究来支持他的观点,即个体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对暗示做出反应的预期会调节他们最终的体验:
作为言语陈述的暗示旨在明确地引发个体的某种预期,即预期自己在体验和行为中会出现改变。这一点在直接暗示上反映得特别清楚,例如“你的手臂变得越来越轻盈”,“你的手臂变得越来越麻木”,以及“你将会忘记在这次会谈中发生的所有事情”。接受一个暗示即是去相信或期待这些事件的确会。
基尔希进一步指出,这些预期可以让个体在无须任何催眠导入的情况下就发展出被其他人称为催眠表现的反应。基尔希写道:“有良好的实验数据表明,催眠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真实发生在体验中的改变……然而,由催眠所产生的体验和生理层面的改变并不需要这个人一定处于恍惚状态之中”。
四、泰德•巴伯描述了一种积极定势型的高反应对象。他对这些人的特征进行了如下的描述:
他们之所以具有高催眠反应性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被催眠暗示的意愿”,也就是说,他们准备好让思维、想象和心理状态随着催眠导入和暗示而“流动”,“放弃”那些与之矛盾的和无关的思绪。他们的这种“被催眠暗示的意愿”则是因为他们具有“积极定势”。
这种积极定势具有三个维度:
积极的态度(对催眠本身、对特定的催眠情境以及对特定的有血有肉的催眠师);
积极的动机(对体验催眠和所暗示的效果);
积极的预期(即他们能够体验到催眠和被暗示的)。
一个人在催眠时对其贯注的能力以及充分的注意力对进入催眠有很大影响,另外对催眠的结果和效果的预期期待和对整个催眠事件的积极定势也是容易产生催眠体验的必备的基础条件。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