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5] | 浏览量:100 | 作者:psychic |
学校心理辅导作为20世纪教育改革运动出现的重要理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心理辅导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心理辅导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
心理辅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身体在发育,情感在发展。小学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今后的人生有重要的根本性的影响。小学生活环境与教育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会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知识经验不足,比较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学习疲劳、厌学与逃学以及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能有效地化解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辅导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发展来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既是小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从学理来看,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这种“人才”的素质中十分重要的特质。以培养心理素质为主的“心育”(即心理教育)与智育、德育、美育一样,有自身独立的任务、内容、规律、方法;知识、思想、道德、美感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更有学者把学校心理辅导与教学工作并列,誉为现代学校的两个车轮。教学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辅导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两者并驾齐马区,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为科学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通过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等性格特征,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总之,心理辅导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心理辅导是小学德育有效实施的需要
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也就是说,心理辅导对学校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心理辅导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比较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心理辅导关注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消除不良习惯,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发挥个人的主动精神与创新意识,如何调控个人情绪和行为。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是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合理的扩展与延伸,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心理辅导为有效地实施德育铺垫了基础。学生要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作基础,也就是说,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善于设想他人的处境和感受。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不信任他人,遇到挫折怨天尤人,逃避困难和责任’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
心理辅导为落实德育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首先,借助心理测验及其他测评工具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情况、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心理辅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辅导教师不急于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由于学生没有感到来自辅导教师的压力,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减少了思想工作的阻力。总之,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四、心理辅导是改善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迫切需要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成员、从养成教育走向学校系统教育的桥梁,因而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小学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鲍姆林德曾把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和和谐型等四种类型,分别比较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专断型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产生不满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等人格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容易导致人格很不成熟,达不到同龄儿童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与和谐型教养方式则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唐纳德等人研究了娇纵和过分保护对子女心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受父母娇纵的子女,具有残暴、不负责任、反抗权威等表现,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而受父母过分保护或溺爱的子女,则会发展出依赖、易激动、神经质和缺乏情绪控制等不良倾向。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学生本人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并且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向其宣传心理学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家长心理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心理辅导还可为家长正确认识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方便;为家庭解决孩子在学习指导、情绪指导、人际交往指导、品德行为指导等方面的疑难提供钥匙;为密切亲子关系、协调家庭气氛提供指南。
总之,对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当前急需实施的举措,小学生心理辅导在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