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4] | 浏览量:100 | 作者:psychic |
心理剧一词来自希腊语“心灵”(灵魂/精神)、“戏剧”(表演),它意味着在表演中表现灵魂。经典的主角中心的心理剧,在今天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在其中鼓励当事人通过戏剧化形式、角色扮演与戏剧性自我表征来继续完成他们的表演。心理剧就是以戏剧的形式,采用团体参与的方式,将当事人的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进行充分的展示,以挖掘其内心深处的深层情感,从而使当事人达到对自身清晰的认识,同时又能使其他演员和观众获得启发和感悟。
一般而言,心理剧必须具备五个要素:舞台、导演、主角、辅角与观众。
(一)心理剧舞台
心理剧舞台是心理剧赖以存在的最基本载体。在心理剧中,一个舞台可以将过去、未来与现实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可以让主角如幻似真、自由地畅游在他所创造的天地当中。舞台是三层同心圆的舞台,最下面一层是观众,第二层是独白,最高一层才是真正的舞台。主角会站到第一层上,而后再上一层,等到完全准备好要开始工作时,就会走上最高的舞台,而舞台上方的阳台可以用来摆放理想的或看起来比真实人物更大的人物。当然,在实际上,大部分心理剧都没有像莫雷诺所设计的那样的最理想的舞台,而以一个人的房间、团体辅导室、空的会议室或教室为舞台,只是舞台的选择尽量要避免过于空旷、狭窄或嘈杂。心理剧的舞台布置与场景全靠主角本人去搭建,导演也可以准备一些道具供主角选用。通常只是椅子、桌子、一些各种尺寸、不同色彩的布等。
(二)心理剧导演
心理剧导演即团体辅导者。导演必须是受过心理剧辅导专门训练的人,是能够引导团体成员,协助演员和观众将戏剧进行下去的人。在辅导的过程中,导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良好的判断力。导演要依据主角所提供的素材将其改编成心理剧,规划好心理剧的各个场景设置。作为团体的领导者,导演还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参与者,使心理剧的成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都有所感悟。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并不是心理剧表演的主宰者,不能在辅导过程中对表演者的行为和表情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仅是主角的协助者。团体成员可以在心理剧辅导的过程中进行自发性的创造,因为这种自发性的创造更接近生活的实际,更能体现内心的心理冲突,也更能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
(三)心理剧主角
心理剧主角就是“当事人”。主角是心理剧中最关键的要素。心理剧的所有部分都是按照主角的意愿设置的。因此,主角应当是具有特权的,主角需要感受到是按照自己的心理诉求在操纵心理剧,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主角不一定是真正的当事人,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产生:一是故事本人担当主角,自己亲自演绎面临的心理问题,由当事人担当主角更能真实地体现心理冲突,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角色扮演的难度,更贴近事情的本来面貌;二是由导演指定,在一些具体辅导情况下,故事本人不愿或不适合担当主角,则由导演确定最适合剧情、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团体成员担当主角;三是团体推选,由团体成员以投票、小组商议、联名推荐等形式确定谁为主角;四是团体成员自愿,由成员报名担当主角。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产生主角,均不得违背成员的主观意愿强迫而为之,而且要感受到是自己在控制或决定剧情的发展。
(四)心理剧辅角
心理剧辅角是扮演主角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任意团体成员。在一些团体辅导中,辅角有时也可以是主角的替身,一个内在的主角。如胆小害怕的自己、小时候的自己。辅角一般由主角来挑选,主角选择辅角的原因很复杂,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辅角一定具有主角所认为的能引起他感觉的某些特征。辅角的作用非常重要,他既是导演的延伸、探索和引导,也是主角的延伸,是在舞台上协助主角处理自己问题的人。然而在实际的表演中,辅角可能会非常具有创造性,主角可能会因为辅角的自发性而感到困扰,难以将自己内心的冲突进行呈现。遇到这种状况时,导演要维护主角,要求辅角尽可能地跟随和配合主角的表演。
(五)心理剧观众
心理剧观众是指所有参加辅导的成员,在心理剧中不担任任何角色的人。观众在心理剧辅导剧进行时默默地观看演出。但在心理剧结束之后,观众可以与主角分享他们的感想和领悟,或与主角对话,交流看待问题的一些观点,给主角提供问题解决的一些思路,让主角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也可以让主角能从自我的情境中跳出,重新回到现实。观众对主角的支持与同理心,是鼓励主角重生的一股重要力量,亦是让主角从不同角度审视整个情境的动力。
心理剧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治疗基础上的表演,这种表演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即舞台、导演、主角、辅角与观众。心理剧在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