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4] | 浏览量:100 | 作者:psychic |
生活中,撒谎是常见的个人心理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不及时制止,撒谎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撒谎行为要做好应对方法,下面从两方面来向教师和家长解读,首先是小学生撒谎行为的心理分析,第二是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撒谎行为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上讲,小学生撒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有时候小学生表现为用不适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由于其行为具有欺骗的性质,所以常常被教师、同学或父母看做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品行问题而受到谴责。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给予矫正,很容易形成不诚实的性格。有时,教育者会简单地认为是“跟坏孩子学的”。实际上,小学生撒谎,可以分为“过失撒谎”和“有意撒谎”两种。
过失撒谎通常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身上。这种撒谎大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时是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有时是为了好玩,常常夸大事实或虚构一些符合实际的话,由于缺少说谎的动机,故不应视为说谎。比如,有个小学生非常羡慕英雄人物,所以就无形中神话做门卫工作的父亲,在和同学交谈的时候说,“我爸爸是警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厉害,把坏蛋打得嗷嗷叫。”
有意撒谎通常发生在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身上。他们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差别,在遇到处境困难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如获取表扬,逃避责任,使得说谎就变成有意为之,如果长期将此作为待人接物的方式,就构成了品行障碍。说谎不仅违背了做人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还损害了个人形象,恶化了人际关系。长期说谎,则容易形成自我欺骗,使自己生活在虚假世界中,因为经常担心被他人揭穿真相,内心紧张不安,最终形成虚假自我。
小学生说谎产生的根源,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在环境的不利导致内心的压力。小学生由于个体应对能力有限,在无力处置一些困难问题时,往往通过说谎来逃避责罚。一定程度上来看,说谎是压力的产物。比如小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会通过涂改分数来谎报父母。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小学生就会编造“理由充分”的谎话去达到目的。第二是强化或榜样示范。小学生偶尔撒谎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得到了表扬;或者从身边熟悉的人或大众传媒中发现,撒谎不但不会受到指责,反而可以得到某些利益,就会激发起说谎的动机。因此,如果小学生说谎没有被及时识破,而从欺骗中多次获益,就会养成说谎的习惯,积习难改。
(二)小学生撒谎行为的教育对策
对于小学生的说谎,教育者首先要查明他们说谎的目的和动机,应予以区别对待。其次,对待故意说谎的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要注意矫正。一方面教育者要身正为范,给小学生树立诚实待人的榜样,不要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注意提升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加强诚信教育,纠正小学生说谎的坏习惯。再次,家长要注意满足小学生合理的要求,让孩子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发展自己,避免因为需求匮乏而不得不通过说谎和欺骗来满足意愿。最后,对于积习难改的小学生,要通过“角色扮演”等心理治疗的手段来提高他们的认识,要让他们真实地表达情感,内化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如“诚实做人是为人的基本之道”,通过外部反馈来逐渐消除他们的说谎行为。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的撒谎行为首先要做到足够的重视,之后要积极采取应对方法,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帮助,才是父母和老师最大的关爱。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