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0-14]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对问题诱导序列的理解可以是:来访者在催眠治疗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具有可预期结果的僵化互动序列。这类问题中会出现来访者一再自我重复的过程,这也是无论人际之间还是来访者自我内部的统一的、共性的主要特征。在来访者进行行为模式描述的时候,催眠师可以发现这种一再重复的诱导序列。另外,催眠师还需要追问其他的问题,比如:
一、感受到那个问题的时候,整个过程发生的准确序列是怎样的?下面列举三个问题诱导示例:
例1:一位花费数年尝试完成博士论文的女性的主要重复序列
坐下——拿笔——写一句话——停下思考——别那么荒谬!我没法做好/别担心!怎么那么难呢?——脱离:觉得自己很渺小——离开家——去学校(如图书馆)
例2:—对夫妻生成不愉快的意识改变状态的主要重复序列
他要她做点事——他不相信她——她要他相信——她要他相信——两人都很紧张——一个向前/另一个后退——脱离:她听到幻觉的声音/他很恐惧——各自去工作
例3:—位抱怨抑郁的男士,调查发现其工作模式持续数年
找工作——找到工作兴奋地告诉家人——工作3个月与老板冲突被解雇——对外抱怨老板/私下抱怨自己——脱离:退缩抑郁
二、示例分析:这里每一个回路都可作为有效建立类催眠状态(即症状)的催眠诱导(“带领进入”)次序。具体来说,当自动序列转向一再重复的“对抗回路”,催眠便产生了,如同示例一中的女士发现她困在“担心/别担心”的怪圈里那样。随着这个“恶性循环”的每一次转动,(通常是自我贬损的)催眠便开始加深,其表达实质上越来越不能自控并且还自相矛盾。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催眠特点(如知觉改变、时间扭曲、非理性逻辑等)快速发展。如上述案例所示,这些催眠诱导回路通常在自我贬损的催眠现象出现时达到顶点:感觉自己很渺小而离开家、幻听的声音伴随着使人惊呆的恐惧、抑郁等等。这些症状可以看做是对双重束缚回路的尝试解决。
三、通过识别对立面之间回路开始重复的序列点,催眠师可以找到产生自我贬损催眠的关键之处。这一点可用做催眠诱导和催眠治疗的基础。例如,与一位写作卡壳的来访者(示例一)初次会谈中,可能会建议她(1)坐下来,(2)拿起钢笔或铅笔,并给她记事本,(3)集中注意她的手的感觉和她与纸的相对方位;(4)在她准备好时要求机械书写单个字母,(5)停下来(写好字母后),(6)建立除了催眠师的声音和渐增的安全感之外“空无一物”的隔离状态,(7)感到渺小但安全,(8)找到她可以恰好(写作)“与自己和当前需要和谐共处”的心灵“家园”。因此,过去导致自我贬损过程“走开”(伴随遗憾、厌恶等不幸的感觉)的相同次序,被用来激发“走入”安全情境的催眠治疗,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变化。以问题结构作为催眠诱导的基础,催眠师确保了所产生的催眠将和问题有相关性。在这期间催眠师关心的是在同一结构中改善来访者的体验性质;要做到这一点,生理的和谐、心理的安全师非常必要的。
在了解了来访者无限次循环的问题后,要明确这个问题诱导序列的完整版本,然后针对这个循环回路进行催眠诱导,将其引导入催眠 治疗的情境中。这样能够保证整个催眠过程是围绕着中心问题展开的。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