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03]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不得不感叹的是,如今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就是站在一片广袤的森林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利用着先人的劳动成果来创造更多的东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物质资源也好,精神财富也罢,每个行业抑或个人都是如此,整个社会都遵循这个发展规则。在催眠领域亦然,这些好的资源可以让学习催眠术变得简单。
一、对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评论
无数人谈论过艾瑞克森,我们现在正在谈论。曾经艾瑞克森的学生讲过,他有一年在北京的街头请加拿大催眠师Glen先生吃肉喝酒时问过Glen怎么看艾瑞克森,他说,艾瑞克森之后的催眠师,无论哪个派别,都受到了他深刻的影响。后来这个学生说,岂止是催眠,所有关于人类心理的领域,都留下了艾瑞克森不朽的印记。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我们知道巫婆神汉也创造过惊人的奇迹,但却无从考证那些事情的真假。即便是真的,他们也不过是借助了一系列几近失控的言行,如愿以偿地或者出乎意料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就像用发射散弹的枪械击中了某一个目标一样。但从艾瑞克森开始,情况变得不一样了。他清楚地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尤其知道使用什么手段去达到。
艾瑞克森的相当多的理论和方法都具有前无古人的原创性,到目前为止,甚至可以说后无来者。他的很多学生仍然生活在师父的巨大光影之中,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小事津津乐道,全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不过也许是因为艾瑞克森实在太特殊了。人人都说好师傅应该提供弟子超越自己的可能性,但是现在真的是不知要如何去评述了。
二、简洁地说,艾瑞克森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使他成为了无与伦比的催眠师:
(一)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很多的催眠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艾瑞克森几乎完全“成为了”来访者,他能够感受到来访者当下的一切。能够“进入”他人感知的能力让他达到一种“知己知彼”的境地,这种情况下,哪怕催眠师只是一个非常细微的行为举动都能触动来访者的内心,并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回应和共鸣。
2.病人对催眠或者催眠治疗的阻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何处理阻抗,几乎直接等于一个治疗师的能力。
用整个手和手臂做包抄状是艾瑞克森基金会会长Zeig博士经常展现的一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从侧面或后面进入。这同样是艾瑞克森的思想主张,艾瑞克森在面对来访则表现出来的阻抗时从来不正面“进攻”。来访者在表现出阻抗的时候就像是在对催眠师说:我这里很痛请不要碰它。而对于这一点,弗洛伊德是修通阻抗,艾瑞克森是绕过,谁更高明一点,就见仁见智了。
(二)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第二个重要的特点:即婴儿般的专注与强大。
1.催眠师或治疗师自己也有阻抗,它来自跟他人交流的恐惧,或者说来自害怕被他人吞噬了自我的恐惧。
婴儿因为与母亲的融合才能存活,所以他们是不害怕交流和融合的;而成长的过程,就是跟母亲分离的过程。如果分离中有太多创伤性体验,他的自我就会破碎,为了维护幻想层面的整合感,就需要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像城墙一样,导致了跟他人交流的障碍。
2.艾瑞克森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这使得他能够既保持婴儿般的圆润完整的自我,又通过长大获得了成人的经验与智慧。
这是在维持自我和与他人融合两个状态中进退自如的境界。而经历了创伤性挫折所导致的不完整的人格,总是在用各种初级的防御来维持人格的边界与稳定,无暇也无力进入到他人的内心。这就是严重人格障碍的人不能共情他人的原因。
老子看清楚了婴儿的强大,所以他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般的高度内敛的人格,像高度凝聚的物质形成的黑洞,其强大的引力场可以吸进去周围的一切。艾瑞克森似乎做到了这一点。
3.治疗师的阻抗来自他的人格。比如,他如果不能做到婴儿般的专气致柔,就而我执的真正原因,是我执不够。强大如释迦牟尼的人格,的确是没有什么需要防御了。
三、现代催眠领域存在的问题:
最近十几年,中国心理治疗各个学派,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总的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我们也知道,很多问题如影随形。其中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些治疗师,有时候是穿着理论的铠甲进入医患关系的,可以想见这会有什么样的治疗效果。艾瑞克森的催眠理论知识和思想实可以破我执、理论执、各种执,相信被艾瑞克森风吹过后的催眠治疗界,一定是一片盎然生机。
有一点我们都很清楚,那就是,在一门学科或者任何一个领域来说,相较于艾瑞克森或者更多其他的伟人,我们的手中有着太多太好的资源可以让学习催眠术变得简单,我们可以读他的催眠书籍、看他的治疗录像,借着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他不能,他们都不能。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催眠术,有很多路可以供你选择,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空前有可能,但是谁也无法保证那一个人的成就是绝后的。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