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11] | 浏览量:1018 | 作者:Hypnos |
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6月第6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ClinicalRehabilitation,June2002,Vol.6,No.11
催眠疗法在整合性心理治疗中的作用:神经症3例治疗报告
林举达,杨志江,康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湛江海洋大学)
摘要:目的探讨催眠在神经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例神经症进行整合性治疗,整合了催眠治疗,认知治疗,分析治疗及行为治疗。结果3例神经症都获得理想的疗效。结论在神经症的治疗技术整合中,催眠除了其自身的治疗作用外,还起到媒介作用。
关键词:催眠;神经症;整合性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催眠是一项相当有用的治疗技术,使用得当,常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报道3例应用言语催眠结合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治愈的病例,以说明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1 催眠方法
催眠方法很多,本文作者所采用的方法是让受术者舒适地躺于床上,闭上双眼,听施术者的口令:指示受术者想象鲜花,高山,大海或童年往事。当受术者出现面色苍白,服从指令及手指僵硬固定,提示己进入催眠状态。
2 案例及治疗经过
例1恐怖症。患者女,34岁,小学毕业。患者于17年前因病做药敏皮试,发生晕倒伴不省人事,经抢救清醒。此后17年来每逢静脉穿刺打针即产生恐惧,紧张,心慌心跳,面色苍白,甚至晕倒。曾14次试图由人抓住手强行穿刺,终因极度恐惧而不得不终止治疗。患者见血及肌肉注射不发生类似情况。现患者因患子宫肌瘤住院,作静脉穿刺时发生上述反应,阻碍手术治疗。治疗:首先与患者讨论静脉穿刺这一过程本身是不是可怕的,患者认识到,静脉穿刺本身并不可怕,只是她自己会产生一种无法控制的恐惧,是因为作穿刺时会想起作皮试发生晕倒不省人事的情景。给予患者催眠,在浅催眠状态下,医生用针刺患者手背皮肤但并未真正进行静脉穿刺并说:现在为你打针了,你会感到手背痛,但对你没有什么影响。”患者没有恐惧反应,面容坦然。接着吩咐护士给予静脉穿刺,医生在一旁诱导说:“现在想一想你童年时的愉快往事……想一想你的孩子,有一男二女,他们天真活泼……”护士穿刺成功后医生接着说:针己打上了,你的感觉很好,呼吸平顺,脉搏有力,面色红润,所以说打针并不可怕。”唤醒患者,患者睁开眼睛看着插在手背血管的针。最后让患者看着护士再次作静脉穿刺,没有恐惧反应。经以上治疗,患者即回病房作医疗性静脉穿刺,再无恐惧发作。本例患者的治疗,首先使患者认识恐惧的非理性,然后在催眠状态下调离患者的思维方向,切断与恐怖情景的联想,同时进行系统性脱敏性治疗。
例2恐怖症。患者女,21岁,医疗系实习学生。患者每见到有精神异常的病人就产生紧张,心跳,不敢接近病人;最怕病人的眼光和呆滞的表情,但不是怕病人会冲动打人之行为。从来不敢为有精神异常的病人作体格检查。医生陪同患者到一脑炎病人床前,患者显得紧张,低头不敢正视脑炎病人。治疗:了解病史后,未能获得确切病因,遂言语诱导进入催眠状态,回忆童年往事。患者回忆起童年时父亲是一位内科医生,常有精神病人来到家找他看病,这些病人行为古怪,目光怪异;母亲一见有精神病人到来,就很害怕’把她和她姐弟关在房内’生怕会发生什么不幸。唤醒后为患者解释,现在怕精神病人是由于童年时的经验仍在影响着她。两周后,患者高兴地告诉医生,她己不怕精神病人了,而且敢为有精神异常的病人作体格检查。问她是怎样好起来的,她说不知道,不知不觉就不怕了。本例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在催眠状态下挖掘出潜意识的内容,把潜意识中过去的经验上升为意识内容,从而使恐惧这一神经症成为无源之水而自然消失[1]。
例3慢性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男,16岁,初中学生。缘患者于1年前因贪玩而成绩下降,产生自卑感及失眠,甚为苦恼。1个月前抽两口水烟后即觉头晕,全身不适,出现紧张,心慌,心跳,当时被送到当地卫生院治疗,经推注高渗糖病情缓解。此后无故反复发作性心慌心跳,精神紧张伴四肢抖动,感到慌乱和恐惧,甚至大声喊叫,企图得到抢救。每天有一两次发作,发作期间觉心烦,坐卧不宁,伴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失眠。病后总担心患了不治之症,近2d病情加重入院,精神检查有明显焦虑情绪伴忧郁情绪,有疑病观念,有自知力。治疗:第1天第1次治疗,采集病史并对病情作分析,使患者认识到本病的起病与成绩下降这一心理事件有关,并有大量的疑虑观念,如担心有心脏病;服药有副反应及担心被伤害等,这些观念就是他现在焦虑的原因,患者表示理解。然后导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引导患者再次回忆发病经过,并以催眠前向患者解释的道理以坚定的语气再向患者简述一遍,强化他的理解,以内化为其自身的观念。然后患者仍在催眠状态时转入发泄性治疗,指示患者跟着医生大声喊叫。治疗结束后,患者觉轻松多了,头脑清晰,并觉焦虑明显减轻。第2天作第2次治疗,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心跳心慌减轻,诉说早上发作一次,但程度轻;给予催眠及发泄治疗,患者更加合作,喊叫更尽情。第3天第3次治疗,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睡眠好,心情开朗;催眠下鼓励患者努力学习,增强信心。观察4d后症状完全消失出院。本例患者的治疗,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解释性心理治疗(或认知性治疗),让患者认识到本病是心因性疾病,是大量非理性疑虑观念的结果。二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认知及发泄性治疗。
3 讨论
本文所报道的3例神经症的治疗,是采用了整合性心理治疗,主要是治疗技术的整合[2]。其中整合了精神分析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以及催眠治疗等治疗技术。而各例神经症的治疗整合过程中,催眠起着核心性作用。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要治疗技术整合得当,常需在治疗前认真思考,对所治疗的疾病作出理论假设,然后就着这一假设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在同一病例治疗中,有时是多种治疗技术的整合,如例1的恐怖症治疗,其中整合了认各治疗,催眠治疗及行为治疗中的系统性脱敏性治疗。3例患者的治疗,均使用了催眠治疗,但在作用上主要的不是使用它的本身效应;作为临床治疗,如果仅是给予患者催眠,利用它本身的效应是不够的,需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方能获得理想疗效[3];例1的与系统脱敏和发泄治疗结合。催眠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是利用催眠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然后在这一状态下输入另一种治疗方法。这样,通常比清醒状态下输入同样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所输入的治疗方法可以是行为的,认知的,精神分析的,以及患者中心的治疗方法。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清醒意识水平进行的交谈和采取的治疗技术不易为患者所接纳,却易于在催眠状态下为患者所接纳,也就是说催眠状态下阻抗明显减弱;所以,在心理治疗中,催眠实际上充当了媒介作用;通过这一媒介,使其他心理治疗更易进行和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德森.行为医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77.
[2]许又新.心理治疗现状的简短述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1):36.
[3]邰启扬.催眠探奇[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08-109.
(收稿日期:2002-04-01)(编辑:马晓昕)
作者:林举达,杨志江,康斌
作者单位:林举达,杨志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康斌(湛江海洋大学)
刊名:中规临床康复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ULITATION
年,卷(期):2002,6(11)
参考文献(3条)
1、邹启阳,催眠探奇,1990
2、许又新,心理治疗现状的简短述评1991(01)
3、杨德森,行为医学,1990
引证文献(2条)
1、宋彦新,于长媛,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2010(25)
2、甘露春,代娟,刘金英,冯冬梅,梁颂游,心理门诊催眠治疗100例分析[期刊论文]-现在医院2009(9)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