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6-05] | 浏览量:100 | 作者:admin |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做一个优雅的看客
惟山的京师博仁催眠课程心得
老师用心良苦的借催眠之手,却阐明了修行之道。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做一个优雅的看客 惟山撰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回程的飞机上,透过机窗,看着机翼划过绵软的云层,思绪万千。几天的课程很快结束,又一次缘聚缘散。佛法让我相信这一次与廖老师以及同学们的相遇是注定的,而我们在这个初冬步入催眠的系统学习也是因缘和合的,不管你以什么目的和理由而来。同时我也相信,同学们通过几天的学习将会受益无穷。因为老师既交给了我们催眠的钥匙,也告诉了我们宇宙人生的真谛,又启发了我们探索无尽宝藏的心法,而我们也有幸见证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回去,回去,回到课堂,老师的声音如涓涓清泉,流入心田,“催眠很简单”这是我记录下的第一句话,然后老师开始循序渐进的延伸与展开,完美的诠释了“很简单”的真义。确实从技术层面上讲,催眠人人可学非常简单,但利用催眠的钥匙,我们如何找到并打开自身宝藏的大门,就需要下真功夫了。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我想这也是之前一直觉得催眠神秘玄妙遥不可及的原因之一吧。
敬佩老师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如清风拂面细雨润心般的传道风范,让自己逐步理解了催眠的实质——“保持觉知”,觉就是佛,觉知就是佛性,佛性与生具有,觉知也一直都在。当我们时刻带着觉知做事,那就是一个清醒的人在活着。丢了觉知,我们将不知不觉、麻木不仁、见怪不怪、随波逐流。我们每天在人群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而感叹“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能有几人几时静下心来反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奋力的往外索取名闻利养、荣华富贵,每时每刻都被自己的念头欲望所束缚而动弹不得,而把真正的自己忘掉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拼命的追求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如梦幻泡影。然后开始试着思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而只有悟到保持觉知,记得自己,活在当下才是这些问题的答案。课堂上不说“我”的练习,非常有效的让我们能够保持觉知,观照内心,训练“无我”,去除我执,从而能直指本心本性的那个真我。老师用心良苦的借催眠之手,却阐明了修行之道。如催眠、瑜伽的冥想、佛法的禅定等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我想到佛经中的“手指明月”,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真正的修行就是应该顺着这个手指的方向看到明月。
赞叹老师优雅洒脱、超凡脱俗,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师者魅力,这应该是一种看破之后的放下,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只是看”的境界。用觉知之心看一切,而不着任何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课堂上老师安排通过种种练习让自己觉知而不判断分析,觉知本性而无认知,让自己与真心本性连接起来而无分别心,像看戏一样看世界,像局外人一样看自己。保持觉知的“看只是看”,是看清事物真相之后的无相无我不执著,是随缘应付的点到即止,而不是麻木无心,是行云流水的自由自在,而不是随波逐流。这也正是《金刚经》的核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突然明白了老师说的“有一天,当你放眼望去,处处皆是催眠,那么,催眠就与道相合了”,这正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终于领悟了老师说的 “不以佛教徒自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心无挂碍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
回来,回来,回到飞机,感慨自己学佛多年不得要领,有幸经过老师点化,瞬间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兴奋惊喜无以言表,奈于万米高空,无法雀跃,只能默记下感悟,因为愚钝,到家后整理了两天才完成,看着成文,却发现这些文字并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心得,突然想起了手指明月的禅师微笑着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比是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却是你我的手指”,不禁释然,抬眼看着窗外,蔚蓝的天上云卷云舒。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