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3-03] | 浏览量:106 | 作者:Hypnos |
众所周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是心理学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不为人熟知的是,在催眠历史中,这位心理分析的始祖在事业早期曾经是催眠学的倡导者。
弗洛伊德早在19世纪80年代在巴黎学医时便开始接触催眠,而当时将催眠介绍给他的正是他的导师——法国权威精神病学家让·马丁·夏柯特。事实上,弗洛伊德很早便对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当时他在维也纳学医,碰巧观看了备受赞誉的丹麦舞台催眠术师卡尔·汉森的表演。他在催眠秀中的亲眼所见使他“坚信了催眠现象的真实性”。
师从夏柯特数年后,弗洛伊德成为催眠学的公开拥护者,并在自己的治疗中加以运用。他对病人使用直接暗示,他还与同样身为科学家的朋友约瑟夫·布洛伊尔合作,对病人实施催眠疗法。二人最为著名的病例是对安娜•欧的治疗。安娜患有当时被列为癔症的一系列症状。布洛伊尔发现,当她被催眠后,她可以将这些症状追根溯源到现实生活中,并由此得以治愈。
弗洛伊德对大脑的隐秘部分一潜意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几近痴迷,催眠学理论帮助他进一步探索这一课题。然而,18世纪90年代中期,他抛弃了催眠学,代之以自由联想方法。
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选择对催眠学的发展不亚于重重一击。在催眠历史中,他后来成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而由于他摒弃了催眠学,他的众多追随者也不可避免地将催眠学弃于一旁。
为何他摒弃了催眠学而选择了其他领域呢?原因肯定不是他怀疑催眠的有效性,因为弗洛伊德多次成功运用这一技术,必然清楚其有效性。不过,他发现催眠中使用的暗示效果不能持久,同时他还担心患者会通过将自身的强烈情感移到治疗者身上(这一过程叫做移情)而对后者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一些批评者提出,弗洛伊德并不十分擅长催眠术,因此才想出自己擅长的一项新技术——自由联想。也许,更大的可能性是弗洛伊德对当时实施催眠术的专断方式不甚满意:患者以一种极其直接的方式被告知自己将要进人睡眠状态,而今天更受欢迎的方法是间接的所谓容许性的手段。
无论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最终结果是,弗洛伊德的抉择使催眠学在19世纪来临之际丧失了成为大脑科学前沿学科的机会。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