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9-12] | 浏览量:101 | 作者:Mesmer |
有的催眠师认为催眠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它和我们在保持清醒状态时的心理历程是相同的。催眠过程中的梦和我们每天睡觉时做过多次的那些梦很相像。而催眠术只是在强化个人体验的强度,削弱我们对于外部事物的评价能力,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那个“像”的世界不过是一个模拟。催眠也会松动心理限制,模糊我们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完全沉浸在体验性的现实中。
催眠是一种自然体验,而不是一种人工状态,这意味着它应该被看做代表经验连续体的一端。催眠不是让被催眠的人突然掉进“全”或者“无”的极度状态。
每个人进入催眠的体验历程都是与众不同的过程,进入催眠状态的特点和速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会马上放松进入催眠,但几分钟内便会迅速离开催眠状态;而还有人刚开始时会变得非常警觉,特别想说话,在进入催眠前眼神变得固定。而催眠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和加快进程的作用。
因此,催眠不是对来催眠者的控制和指挥,不是去重新创造他人的心理现实。作为催眠师不必让被催眠者想象太多的事情,同样也不需要更不应当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和体验强加于对面的来访者身上。催眠师只需要利用被催眠者自己的经历、记忆、资源和已有的心理历程来进行二次引发和利用,让来访者将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意识过程暂且放置一边,用自然的沟通让来访者去尝试探索新的存在方式,并沉浸于体验现实中,使催眠术会更容易实施。
想要保证催眠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有三条准则要遵循。
第一条准则是是确保和保持来访者的专注。被催眠者总是会在外界变化不定的刺激间游离,而催眠师为了让催眠发生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已达到收集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引导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几个项目,催眠师可以使用任何数目的固定刺激,比如墙上的图钉,门的把手,被催眠者自己的拇指甲,催眠师的声音、眼睛、纽扣,节拍器,咒语,数数等等。在确定已经锁定了被催眠者的注意力之后,要用言语,尤其是非言语的跟随与引导来保持来访者的注意。
第二条准则是接近和发展无意识过程。催眠师可以选择询问自传性问题、讲故事、给予一般性指导、识别和确认催眠反应等技术来获得被催眠者体验性的回应。
第三条准则是绕过和弱化意识过程。每个人在清醒状态都是有理性思维存在的,而在接受催眠时遇到的主要障碍就是清醒时特有的自我防御和理性过程。这时催眠师可以通过沉闷技术、分离技术,隐喻故事、分心技术和混乱技术先跟随被催眠者的思维再弱化限制催眠术的因素来进行催眠行为。
这三个催眠术准则是相互关联的。催眠师是置身事外的导引者,只起到推动和指引作用,不参与到被催眠者的思维变化过程,以确保催眠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保证被催眠者自我意识的完整性和纯粹性。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